今日顺庆 赵效泉
“三国之源,万古流芳;陈寿业绩,百代彪炳……”陈寿,西晋史学家,《三国志》作者。其鸿篇巨作惊艳九州,果州顺庆也因此被誉为三国文化之源。千百年来,三国文化于顺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西山万卷楼,陈寿雕塑令后世折腰;十里西河畔,三国浮雕让人流连忘返。如今,全球首个“会说话”的三国国际灯会节即将惊艳现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区,顺庆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三国文化。
打造 擦亮“金字招牌”
“顺庆是‘三国文化’之源,要突出‘三国源文化’这一地方特色,做大文章,大做文章。”在去年4月举办的“溯源三国·品读南充”学术研讨会上,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省社科院的专家教授齐聚顺庆,就如何打好“三国文化牌”出谋划策。
2019年4月,顺庆举办“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
“‘三国文化’源头在南充顺庆,这是经专家学者论证得出的结论,且已得到外界认可。”西华师范大学教授李纯蛟说,南充三国文化资源丰富,但一直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守着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擦亮这个文旅“金字招牌”至关重要。
如何擦亮“金字招牌”,顺庆已谋划布局多年。
依托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山风景区,打造安汉城楼、陈寿著《三国志》雕塑、谯公祠、读书台、讲经坛、陈寿旧居、陈寿铜像等景点。依托十里西河,建成《三国志》大型主题雕塑长堤,雕刻有陈寿生平简介、陈寿头像和三国时期十六件历史事件等。梦回三国,西山执笔,西河洗砚,十里长堤书画卷,当年陈寿挥毫泼墨完成《三国志》鸿篇巨作的场景历历呈现。
2019年10月,22家海外华文媒体到顺庆探寻三国文化
除了打造硬件,顺庆还致力于“软件开发”。开展三国文化学术研究、讲座,开展三国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与外事侨办、机关、学校、企业事单位、社会团体、媒体等保持良好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如今的顺庆,散发出的是浓浓的三国文化气息。
传承 三国文化进校园
人民南路小学毗邻万卷楼景区,与陈寿故居近在咫尺,仰望万卷楼,《三国志》的浓浓墨香悠然浸入师生鼻息。
人民南路小学“三国文化”校本课程展示
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人民南路小学将三国文化确定为主题校园文化,组织全校老师开展“以一个人(陈寿)、一座楼(万卷楼)、一本书《三国志》”为核心的三国文化特色课程开发。据了解,该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成功编写了低段故事篇《经典润童心》、中段谋略篇《谋略启智慧》和高段人物篇《英雄促成长》三个阶段的三国文化校本课程,并将教材融入学校常规教学中,以“齐话三国”展演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人民南路小学“三国文化”校本课程展示
近年来,人民南路小学持续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出“英雄联盟”八星卡,对孩子们的优异表现进行表彰和激励,让三国文化全面融入到学校各项教学中,并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推进“齐话三国”活动,挖掘、打造展演节目,每年开展活动,将出彩的节目作为传统保留节目届届相传,并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固定保留节目体系。据介绍,下一步该校将完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三国文化小广场、三国文化走廊、三国文化展厅、陈寿雕塑等,将三国文化精髓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底色。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更是历史优秀文化的传承主阵地,我们要将校本课程开发好、利用好。”顺庆区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三国文化校本课程有利于助推三国文化深入顺庆人的骨髓,浸入顺庆城的灵魂。
展示 灯会节讲好三国故事
“穿越千年历史长河,拨开历史重重迷雾,万千灯组将为您呈现三国文化的独特历史韵味。”来到万卷楼景区,全球首个“会说话”的三国国际灯会节各项筹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长短粗细不同的钢筋,五颜六色的彩绸……在灯会节筹备现场,各式材料堆放有序。10余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或切割钢筋,或焊接支架,或安装灯饰,或攀爬在焊接好的灯架模型上涂胶裱糊、美工制作……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2020年春节,即将亮相的“会说话”的三国灯会节
据介绍,本届灯会节有两个最大的灯组,分别是陆地最大灯组“梦回三国”和水上最大灯组“火烧赤壁”。其中,“梦回三国”灯组位于万卷楼景区正大门,长32米,高15米,分两层搭建。整个灯组以黄色、红色为主,再加上8台玫瑰射灯,用独特的灯光元素让三国文化与时尚气息完美交织,生动再现当年烽烟四起、战火不熄的局面。
2020年春节,即将亮相的“会说话”的三国灯会节
据了解,这不是顺庆初次举办“三国文化”主题灯会。自2014年开始,每年春节期间,西山风景区在万卷楼景区都举办了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灯会,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节日期间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更让市民穿越回到三国,了解南充三国文化的历史底蕴。
2018年春节 万卷楼景区“三国”灯会
擦亮三国文化金字招牌,深挖旅游资源优势,让硬件更硬,软件不软,三国文化将为顺庆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