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 年味也浓 南充游子的“春节故事”
南充日报 2021-02-07 10:06:22

不管你挤过多少次高峰期的人海,跋涉过多么漫长的山川路程,归途只有一个,那就是家。然而,今年,许许多多的南充人响应号召,放下行囊,暂停归乡的脚步,在工作地过年,在天南海北过年。

其实,暂时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都是对家的眷念与回归。而就地过年,不仅是对家人健康平安的守候与祝福,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将乡愁遥寄,将思念深藏,待到春暖花开,我们再归乡:和白发爹娘围坐,听他们聊聊土地和庄稼;和往日旧友把盏,重温少年时光;村前房后走走,感受故乡的春天……

在北京过春节 春暖花开回南充办婚礼

采访对象:邓雅乐(网络自媒体从业人员)

工作地:北京市朝阳区

家乡:南充市顺庆区

新年愿望:带着成都的男朋友回南充举行婚礼。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7年了,这7年里,我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但每年春节,不管离家多远,不管路途多艰辛,我都会赶回家吃年夜饭。

去年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不得不留在北京度过了独在异乡的第一个春节。如今,又到了千家万户团聚的日子。我思前想后,决定留在北京,度过第二个独在异乡的春节假期。

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每一次的感受是不同的,尤其是今年。在我的计划表里,这个冬天,我将和相恋三年的男朋友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双方父母见面、确定婚礼日期、确定宾客人数、购买婚礼用品……每一天都忙碌,但心里却是幸福的,期盼着这一天能够快点到来。

我在北京,男朋友在成都,我们本来计划好了,元旦节在成都举办婚礼。但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决定推迟婚礼。

“两个人要共度余生,什么时候结婚都是一样的。”妈妈告诉我,只要两个人相爱,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结婚的好日子。

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决定,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回到家乡南充举办婚礼。希望那时阳光正好,宾客微笑,我们再相聚一起,共享幸福时刻。

其实,越是临近春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更加浓厚。听说北湖公园换上了新颜,我就一直想着回家以后要和家人们一起去逛逛。因为妈妈隔三差五都会去北湖公园,每次去就给我拍很多公园美景。等到回南充的时候,我一定去北湖公园逛逛,亲眼去看看这个我从小玩到大的地方。

组织员工在深圳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

采访对象:何鹏程(广州学园设计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金开味餐饮企业有限公司董事、 四川省众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工作地:深圳

家乡:阆中市望垭镇

新年愿望:家人、员工平安健康。

有人说,长大后的过年,最大的意义就是团圆。这一点也不假,春节快到了,公司员工与父母、孩子视频的频率也高了,以前他们都是隔上两三天跟家里通个电话,聊上几句便挂断。最近这段日子,常常是一天打上两三个电话,每次都能摆半个小时以上。

我是阆中市望垭镇人,一直在广州打拼,已创办了两家公司,主要是从事食材配送和校园文化建设,已有员工60余人,其中广州本地员工只有10来人,其余40多人是外地人,有10多个南充人。

我知道,有种思念叫“回家过年”,但当我向公司员工宣传“就地过年”的倡议后,他们都表示理解和支持,这让我很是感动。作为公司的负责人,我更应该带头就地过年。

往年这个时候,南充的老乡已经回到了家乡,陪父母、陪孩子走亲访友,吃上了香喷喷的四川香肠腊肉,一家子团聚,多么幸福啊。

如何让不能回家的40多名员工度过一个温暖的春节,是我这些天思考最多的事。我计划拿出20万元,慰问困难员工、召开年终总结会议、奖励优秀员工、文艺演出、厨艺展示、员工聚餐等;大年三十,组织就地过节的员工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大年初一至初七,组织员工逛公园、乡村景点等。

在老家,我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最长的已经66岁。我要寄些新年礼物回去,过年时给他们发个红包。

在老家,我还建了一个农场,养着40多条母牛,由家乡五六名老乡负责饲养,春节不能回来看看老乡,也让我感到内疚。因此,我也会给他们每人发红包,再一一打电话问候。

说实话,家人、员工平安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新疆朋友请我吃手抓饭

采访对象:罗来朝(叶城县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员工)

工作地:新疆叶城县

家乡:仪陇县

新年愿望: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在外的游子能够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今年,是我在新疆工作的第3个年头了。因为气候的原因,每年11月份新疆所有工地都会停工,只要处理完手中的工作,我就可以背上行囊,早早回到南充,与家人团聚。但是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加之新疆与南充相隔2000多公里,我与家人商议,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独自一人在新疆过年。这是我第一次春节不返家。

我是2020年3月到新疆叶城县工作的,居住在叶城县阿里路社区。得知我不能回家过年后,新疆本地几位朋友都十分热情地邀请我到他们家过年,吃手抓饭、羊肉拌面、烤羊肉、烤鸽子等,还有各色小吃。新疆的美食应有尽有,这也算是我这个外地人第一次感受新疆人过春节的气氛。

在这里,和我一样不回家过年的还有7位南充人。虽然不能回家陪伴家人,但是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可以打视频电话拜年或者发红包,在手机上也能把爱传递给家人。距离过年只有几天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相信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但只要心聚在一起,总能排除万难,迎来我们团聚的那一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在外打拼的游子都能够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春节和南充老乡在上海逛逛

采访对象:张心意(上海兼兴电子公司职工)

工作地:上海市浦东新区

家乡:南充市南部县

新年愿望: 今年暑假把妈妈和孩子接到上海, 让婆孙俩看看上海。

以往的春节,不管工作有多忙,不管离家有多远,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一家人绝对是一个都不少,但今年却是个例外。今年,我和老公选择留在上海过新年,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外地过年。

异地过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老家的孩子和老人。2020年3月,我和老公选择到上海工作,快八十岁的老人和快上高三的孩子在南充相依为伴。得知我今年过年不能回家时,婆孙俩一遍遍叮嘱我,你放心,我们在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外面也要安心过好年。

在南充人的年夜饭桌上,一定少不了腊肉香肠。老母亲是腌制腊味的一把好手,她手把手教我如何配料、如何选材、如何腌制,算得上家传手艺了。我在上海上班,每天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腌制腊肉。本以为今年过年吃不上腊肉香肠了,我却收到了来自老家的快递。打开一看,满满一箱子都是我爱吃的腊肉香肠。

“妈妈,这是我和奶奶一起腌制的腊肉香肠,大年三十那天你不要忘了煮起吃哦。”看着孩子发的信息和这一箱子的爱,我的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流。孩子学业繁忙,但乖巧懂事,还学习着自己动手给我做腊肉香肠了;妈妈年纪已大,身体不太好,还要操心着我过年吃不吃得上腊肉香肠……我很感谢婆孙俩能够理解我的选择,也希望我们现在的分别是为了以后的长聚。

有母亲孩子的关心与牵挂,我感到很幸福,其实我也常常想他们。每周,我都会和家人视频通话,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问问妈妈的身体如何。每次孩子都会说毕业后想带着奶奶一起来上海玩。每一次,我都爽快地答应,邀他们一起来。其实,我没有告诉孩子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我都没有时间好好看看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

在我工作的地方,还有很多来自南充的老乡都选择留在上海过年。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这个春节,一起去附近的景点逛逛,一是想感受一下上海人过年的风俗,二是自己想偷偷“补习”一下,以后孩子和老人来上海了,我才能成为她们的向导,带他们品尝上海的美食。

第一次在异地度新春佳节,虽然有些不习惯,但心里还是很温暖。因为我知道,我们一家人的心是牢牢绑在一起的。我还想说的是,希望家乡的朋友们也要注意防护,好好照顾自己。春暖花开时,我们再在家乡相聚。

在浙江嘉兴过年 吃的是岳父从仪陇寄来的腊肉

采访对象:曹贵仁(嘉兴市资格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

工作地:浙江嘉兴市

家乡:仪陇县先锋镇

新年愿望:清明节,我一定带上妻子孩子回家,看望父亲,相会好友,感受家乡的春天。

春节即将到来,嘉兴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愈发浓了,这个时候我就更加想念1700公里外的老家和亲人了。

我叫曹贵仁,今年47岁,家在仪陇县先锋镇,我和妻子罗雪梅都是嘉兴市资格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

其实,漂泊在外,一年的拼搏忙碌就为了过年回家团聚。但是我和妻子还是作出了今年春节不回家的决定,这也得到了的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20多年前,我离开家乡到外闯荡,先在广东省打拼,十年前和老婆从广东来到了浙江嘉兴市工作。现在我们的女儿大学毕业了,在苏州市找到了工作。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的父亲,父亲今年74岁了,前些年来过嘉兴,但是老人始终不能习惯异乡的生活,便回到老家独自生活。

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在电话里给我说,今年过年就别回来了,春节就留在嘉兴过吧。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年轻时当过兵、后来做村党支部书记,他在电话里还给我说,小家好了,国家这个大家就好。我知道父亲一年到头,就盼着我们回家,当父亲在电话里说这样一番话时,我对父亲更加敬重,也有些心酸。

虽然已经在嘉兴这片土地生活工作了十年,但无论什么都无法替代家乡在我心中的位置。春节回家,和父亲聊聊天,和同学朋友聚一聚,这些都让我漂泊的心有了温暖的依靠。

1月21日,南充市人民政府驻浙江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来到我们工厂,给我们留在当地过年的乡友送来新春祝福,还发放了年货大礼包;工厂给我们发放了住房补贴和过年红包1500元;嘉兴市政府也给我们送来了祝福和补贴;岳父从老家给我们寄来了香肠腊肉等年货……虽然留在异地过年,但有人牵挂、关怀,我们心里很暖。

春天回搬罾老家看父母

采访对象:赵海(摄影师)

工作地:乌鲁木齐市

家乡:顺庆区搬罾街道

新年愿望:带着妻儿一起回家看望父母,看看我们的新房子。

对在异乡生活和工作的人来说,家乡,是一种难以代替的情感所在地。1994年,不到二十岁的我踏上了外出务工之路,来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在这20多年里,我只有两年因为工作原因留在乌鲁木齐市过年。如果说前两次是不得已,那么今年便是我的自愿选择。

在乌鲁木齐市漂泊的二十余年里,我邂逅了我的妻子,和她相识相知到相爱,最终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古诗有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每逢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妻儿回到家乡南充,看望年岁已高的父母。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但我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却有增无减。看着我的白发爹娘,我觉得,在老家建一栋新楼让父母安度晚年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前两年春节,我便特意从乌鲁木齐赶回南充建新房。

老家这些年飞快发展,短短几年时间便大变样了。从前零零碎碎的田块如今是排列整齐的现代化蔬菜大棚;曾经的土坯路平整之后铺上了沥青,平整、宽敞,像一条黑色绸带在乡间蜿蜒……放眼望去,造型别致的农家小院矗立在道路两侧,院子门口的海棠花开得正艳,一如村民当下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新房张罗着开始建起来了,我心中的乡愁也终于有了安放之地。看着父母开心的笑容,我愈发觉得当初回老家建房的决定是正确的。

和父母在一起,才叫过年。今年,我更是一直盼望着过年,盼望着带妻儿一起回家看看我们的新房子,看看住进了新房的两位老人。年后,我一定会回家和父母团聚。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什么时候都是年!

(原标题:就地过年 年味也浓 南充游子的“春节故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