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燃一缕青烟  传香道古韵
今日顺庆 2021-06-04 09:37:12

   

   顺庆全媒体 见习记者 易遥

“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走进玉带路一段的“吉祥香铺”,从香炉升起的袅袅青烟随着琴音舞动,奏琴人正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香技艺传承人张华。她身着黛绿色汉服,腰间佩一块香牌,脚踩圆头绣花鞋,拨动琴弦的瞬间充满了清雅风韵。

始于兴趣 忠于精髓

“在清馥韵雅的香气中闲坐畅谈,是古人常用的社交方式。”张华告诉记者,香来自于天地自然,包容万物,置放于不同的器皿当中,点燃后缓缓褪去温热,释放的芳香可静心凝神、疗愈心灵。

“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香,从小如此,现在我都能清晰地回想起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熏香看书的场景,温暖又幸福……”张华说,她自小便受到香文化的熏陶,家族代代都喜欢用香,她也不例外。从一个仅仅喜欢用香的人到专业制香师再到传统制香技艺传承人,其间的缘由得从2009年说起。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华认识了一位制香师,从制香师那儿听来的香道知识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她像着了“迷”似的毫不犹豫放弃了多年辛苦打拼的事业,转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研习香道中来。

多年的香道学习和实践摸索,张华对传统制香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本“经”。“选择香材、碾磨香粉、和香泥、擀香、理香、晾晒……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张华说传统制香过程有严格的工序,每道工序都紧密相连,制香师要想制出上品香,需得充分熟悉原料的特性,掌握一定的药理学和营养学知识。以花粉为例,有些花为寒性,有些则为热性,多看书、多实践才能调配“游刃有余”。“每一款香料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调香的时候,它们就好像一个个排列在那里,等待我的重新排列组合。”香料于张华而言再熟悉不过了,甚至还被赋予了“灵魂”。

“我喜欢制香后对香命名和写香跋的过程,这是极为美好的。”平日里根据所看到的情景、听到的故事,张华就会萌生制香的想法。“那天下着小雨,她来到香道馆同我品香并诉说着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初恋故事,她走后,那份青涩而又真挚的情感久久感染着我……”当天,张华便调制了一款名为 “初韵”的香,并写下了香跋:“想起你就好像怀念香的初韵……”

鼎力发展 创新传播

“再高雅的艺术,也得面对市场。”张华为了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使足了劲、铆足了力。“希望近几年在南充‘三区六县’都能有自己的香铺,以便面向更多当地群众有针对性的做香文化普及。”张华介绍,她目前在顺庆区和嘉陵区已开设两家香铺,下一步她将着力打造一个可以让顾客参与制香全过程的工坊,体验制香的乐趣。

“要适应现代生活,让大家能够接受用香,才能把香文化推广延续下去。”张华对传承香文化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她说,每个时代用香习惯不一样,汉朝用香大气磅礴,唐朝用香富贵奢华,宋朝用香较为清雅……“现代用香习惯还未形成,对于制香来说,首先要考虑拓宽香品的使用场景、提高使用率。”香牌钥匙扣、香囊、车载香水等都是张华自制的贴近现代生活的香品。“下一步计划制作一款融入南充文化的香,散发南充韵味。“张华说,她还创新制作了一些鲜花纯露、洗面奶、卸妆油等护肤品,广受女性顾客喜爱。

据了解,张华所制香品已传入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特别是香牌、香膏,喜欢它的人很多。”张华介绍,近些年在顺庆区政府的支持下,她参与了许多香道公益展示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香文化,香文化的传播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在张华的香铺里,除了各式各样的香品,还有古琴、茶与字画。“我想让来到香铺的人,能在这些传统文化的交融中沉淀内心,营造出充满诗意的栖息之地。”张华说,她的专业是制香,但爱好并不仅限于制香,琴、茶、字画也是个人爱好。当这些传统元素聚集在香铺中,所营造的意境、文化氛围是闹市中难得的一抹宁静。

坚守初心 传承匠心

“这辈子不做其他的事情了,就想做好这一件事。”匠心传承,传递着沉甸甸的责任。谈起传承香文化,张华不曾动摇。“她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和运动外,几乎所有时间都与香为伴,制作香品、分享香文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张华一弟子说。

目前有弟子30余人,其中近一半人将传播香文化当作了自己的职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真正喜欢并且乐于传播与分享香文化的人。”张华说,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宣传有力地推动了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电视剧《知否知否》、《长安十二时辰》等对香文化的传播,改变了大家对香固有的印象,‘香’不再只是寺庙用香。”张华说。

“我一直坚信香文化有一天能恢复它千年清雅之神韵。”张华说,香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

“我会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的和更多人分享香文化,以香载道,以香明德,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走进香道,让香文化像茶文化、书画文化一样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同时,让大家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张华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