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美女爱上汉服    海外归来与同袍传承中国文化
今日顺庆 2019-01-21 18:40:11

 今日顺庆 吴雍 见习记者 明显会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本月13日,南充市汉服协会正式挂牌成立,近百位时尚青年男女褪去日常的缤纷着装,身穿古朴、典雅、端庄的汉服惊艳亮相,将汉服之美和服饰下的文化内涵展示得淋漓尽致。121日,记者在顺庆区丝绸路某茶道馆,见到了协会会长张铃,听她讲述汉服背后的故事。

90后”美女海外归来组建汉服协会

成立汉服协会就是希望把中国传统的汉文化及汉民族的风貌传承下来,希望我们这一次亮相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汉服协会当中来,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年24岁的张铃是一名海归,早在10年前,还在读初中的她就对汉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年前,很多人都不知道汉服究竟是什么,那个时候甚至还有人以为汉服是日本的服饰。张铃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青睐传统民族服装汉服,特别是90后、和00后,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开始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礼仪。张铃说,就以汉服协会为例,年龄在18—28岁之间的会员占整个协会人数的80%

张铃感慨,十年过去,特别是她在2017年留学归国后,感受变化很大,我经常能在街头看到青年人穿着汉服,而人们也不再认为那是奇装异服的展示或者哗众取宠的表演,当我们身穿汉服走上街头做问卷调查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我们穿着的是汉族的传统服饰。

从5位“同袍”发展到1200多名会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源自《诗经》的诗句,道出了许多汉服爱好者的心声。张铃说,以同袍来互称汉服爱好者,有种抱团取暖的感觉,也有种历史赋予的传承使命感。

十年前,我组建了南充安汉汉服社QQ群,只有5位同袍,如今已有1200多名,遍布全国各地。现在我们又成立了汉服协会,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前的心酸和委屈现在觉得都值了。张铃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至今让她无法忘怀的往事。

我还记得是在20104月的一天,我和表姐第一次鼓起勇气穿着汉服外出,当我们来到万卷楼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认出了我们身穿的汉服。张铃说,正当自己暗自高兴的时候,男子接下来的话,让她捂着脸飞奔回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不止。他就用疯子两个字来形容我和表姐的穿着打扮。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张铃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

哭过之后,我没有想过放弃,甚至更坚定了传承汉服的决心。张铃说,在初与汉服接触时,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在这套传统民族服饰背后还有更多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能刚开始是觉得汉服很漂亮,想穿在身上。但后来,我和所有同袍一样,是被服饰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所以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汉服,知道服饰背后的文化。

爱汉服更爱它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

协会开展的活动不仅限于汉服文化交流,而要扩展到中国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张铃介绍说,目前协会成立了妆造部、手工部、舞乐部、文礼部等多个分部,通过妆容造型、簪艺制作、民乐舞蹈、书法弓箭以及礼仪培训、研习传统典籍等深入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张铃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前后已经组织开展了多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汉服讲座、中秋祭月、清明祭孔等,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汉服就是我和同袍们生活中的一件衣服,但是它整个文化里面承载的东西太多太深厚了,让人不得不去郑而重之。张铃说道,汉服不仅是中国服饰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和传承。

张玲又向记者介绍起了汉服文化:汉服,亦称为华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有盘领、直领等。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主要分为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

汉服有中缝结构,它的中间正面和背面都有一条缝,在礼记中,人们用它来正衣冠,代表君子的正直,正所谓君子正衣冠当张铃向记者介绍起汉服文化时,这个90后妹子的眼神里多了一丝不一样的光亮。对于不同场合的经典形制我认为都应该传承,尤其是礼服,从诞生礼、成人礼、婚礼到寿礼、丧礼,礼服贯穿了从出生到去世的所有重要的人生节点。

“汉服是民族的象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好好传承下去。”张铃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